职教网banner图
落实“三融”战略 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产教融合为抓手

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尹二军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2022年12月,两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破局之策,具有举旗定向、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

 

一、深刻认识深化产教融合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的重大意义

 

产教融合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一以贯之的政策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最大优势。必须深刻认识到深化产教融合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的重大意义,这是今后做好职业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先导。

 

(一)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基本属性和最明显的类型特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必须具有区别其他教育类型的明显特征和属性。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技术技能教育,因此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跨教育与产业),是一种实践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是一种就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契合企业需求)。要办好职业教育,仅仅依靠职业学校自身难以做到,必须要和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缺乏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注定是质量不高、效益不好、适应性不强的教育。为此,职业教育要获得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最明显的类型特征,更是最大优势。


(二)产教融合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必然包括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产教深度融合、职普有效融通、科教有机融汇的职业教育新生态。《意见》提出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因此,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必须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必须把推动产教融合作为重要抓手,做实产教融合载体,创新产教融合内容,优化产教融合体制,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之路。


(三)产教融合是职普融通的前提和基础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能否实现职普有效融通是关键。职普融通不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而是在坚持职业教育自身类型特征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建立起职普间相互衔接、相互转换的融通机制,为学生建立起多途径升学、多路径成长成才的通道。要实现职普融通,首先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增强吸引力和适应性,切实把职业教育办成一种特色鲜明、受到人民群众认可欢迎的教育类型。只有职业教育自身强大,才能实现两种教育类型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产教合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进而推动职普有效融通,逐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引领下产教融合的方向路径


《意见》是党的二十大后中央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文件站位高远、内涵丰富、靶向精准、措施务实,直面职业教育领域难点堵点问题,坚持战略性思维、全局性谋划、系统性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一)《意见》以系统化改革破解产教融合的难点堵点

 

目前,困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促进产教融合的配套制度措施还不健全。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有顾虑、积极性不高,体制机制不顺畅,难以形成政策合力等。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立足全局、系统谋划。因此,《意见》提出以省域为单位,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充分发挥地方政策资源集中、部门协同较易、范围适中、风险易控等优势,以系统化综合改革破解困扰产教融合的难题。《意见》提出,鼓励试点省份在管理体制、投入机制、法律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制定包括促进产教融合在内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实施细则,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为全国范围内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供借鉴。

 

(二)《意见》以实体化载体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近年来,各职业学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产业学院、职教集团(联盟)等产教融合载体。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还不深不实,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为此,《意见》创新设计了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三个产教融合载体,促进产教融合脱“虚”向“实”。一是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两个载体强调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行业产业捆绑发展,强调实体化运行,真正把联合体和共同体打造为产教融合的样板和范本。二是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通过分类建设三类实践中心,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提供服务。这是提升实践教学资源使用效益、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平台和载体。

 

(三)《意见》以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促进产教融合持续稳定

 

近几年,各职业学校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但囿于自身技术技能积累不足,难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停留在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等较浅层次,缺乏课程开发、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深层次合作。为此,需要持续加大投入,提升职业学校社会服务和科技研发能力,实现校企互帮互利、共生共长,推动校企合作从“一头热”走向“两头融”。为此,一方面,要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打造一批高水平学校和专业,引领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抬高;另一方面,要在课程、教材、教师、实训基地、资源库等方面打造一批精品项目,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职业教育内涵质量提升。


三、以产教融合为抓手积极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学校瞄准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目标,紧紧围绕许昌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结构优、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在深化产教融合中推进多方协同办学、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服务创新发展,为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一步,学校将以《意见》为指引,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改革,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寻迹探路。一是坚持与产业共生共长。紧紧围绕许昌“633”工业发展体系和九大重点产业,精准分析区域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之间的交集,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确保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二是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与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或平台,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打造产教融合高端实体平台。面向国家高端制造业,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加强与区域行业、领先企业的深度合作,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的产业孵化基地,探索建设区域性产教联合共同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合作共赢建设气象行业产教融合中心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党委书记、校长   郑绍忠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近日,两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鲜明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战略任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作为首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依托气象“双高”专业群,进一步推进气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着力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恰逢其时。


一、筑基础,做优彰显共建引领的组织架构


一是实践学校主动组网。结合智慧气象发展需求,作为高水平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政府指导下,以现有校局合作为基础,联合各级气象局站、机场集团、部队、气象装备企业,以及有关气象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紧扣气象技术发展与应用,将各自的部分资源拿出来进行合作共享,组网构建气象行业产教融合中心,探索混合所有制,践行理事会管理,实施项目化运作,其日常运行机构依托学校的气象学院及所属研究所,以达到资源互补、发展共赢的目的。

 

二是诚邀诤友互惠入网。以现有合作单位为基础,面向气象行业的新老诤友,以促进气象技术发展与应用为前提,重新梳理融合发展的兴趣点、利益链和价值观,发挥70余年遍布全国气象企事业单位的校友作用,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装备研发等为共赢点,撬动省内外气象技术从业单位、科研院所、学校互惠入网加盟,并按照共赢点的不同,分别组建气象行业产教融合中心的项目团组,具体推进产教融合项目化运作,以实现统筹推进、多点开花的效果。

 

三是推动局省共建固网。以中国气象局、甘肃省气象局在学校建立的气象干部培训分院为基础,着力推进甘肃省教育厅与甘肃省气象局共建的进程,并最终实现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对气象类专业的共建,为气象行业产教融合中心建设固网提速,增强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能力,强化央地互动、区域联动,优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生态,提升了项目化运作的吸引力和权威性。

 

二、打硬仗,做实源自需求理论的关键任务


一是专注人才精准培养。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职能,也是合作单位的共同需求。因此,气象行业产教融合中心通过与气象局站、机场集团、部队、气象装备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实践订单式、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共同分析人才需求、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建设实践平台、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等“七共同”举措,并强化“准确、及时、创新、奉献”气象精神的传承渗透,为合作方精准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人才,以换取合作方参与产教融合的主动性。


二是潜心技术应用研究。职业教育战线的科研有别于本科院校的理论研究,它是科研最后一公里,主要应体现在技术应用上。因此,一方面,气象行业产教融合中心着力推进气象技术在农业生产、林业经济、环境治理、灾害防治、交通物流、应急预警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兼顾气象装备标准、教育教学标准及智慧气象普及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力争多出气象技术应用性成果,产生比较直接且高效的价值,以赢得合作方对产教融合的认可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气象行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聚焦人力资源开发。持续深入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满足气象行业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实践“2-2+N”订单式、菜单式、项目式培训模式,即供方需方2个主体、线上线下2种方式,推进N方参与、N种模式、N类项目,为气象行业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非学历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并持续提高对接服务对象需求的精准度、培训主体素质提升的有效性、培训项目整体效果的认可度,构建制度化、流程化、体系化的运作模式,形成能复制、可借鉴、好推广的服务行业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以提升合作方对产教融合的他信力。


三、谋团结,做好基于集聚效应的促进机制

 

一是健全合作成本核算体系。共赢是产教融合走实走深走远的关键,气象行业产教融合中心全力构建合作成本核算体系,紧扣合作项目,结合各成员单位的价值取向,组建项目推进团队,进行责任切割、任务分工,并通过业务核算法对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种成本进行统计,客观地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形成合作项目预算总额,再按项目受益方筹措项目推进资金,真正做到“亲兄弟,明算账”的效果,形成维系气象行业产教深度融合的“密钥”和“妙药”。


二是发起气象产教融合论坛。产教融合作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行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动人才培养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需要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合作形式、坚持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气象行业产教融合中心成员单位智库的研讨。每年学院都会组织召开气象产教融合论坛,发起关于人才培养、技术应用、人力开发等方面的专题论坛,就产教融合发展利益攸关方的关注点、奇异点和共赢点,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研讨,着力做好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统一战线工作”,形成维系气象行业产教深度融合的“驿站”和“活水”。


三是研制行业产教合作年报。围绕气象行业产教融合中心的朋友圈,聚焦人才培养、技术应用、人力开发等合作共赢领域,总结年度合作成效、公布成本核算结果、汇集来年合作信息,编制气象行业产教合作年报,并通过气象产教融合中心年度大会、信息平台、文件系统等渠道发布,回顾过去、分析利弊、规划未来,使成员单位提高站位、统一认识,增强合作凝聚力和自信心,形成维系气象行业产教深度融合的“纽带”和“菜单”。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气象行业产教融合的路上,气象职教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披荆斩棘、守正创新、合作共赢,扛起气象行业产教深度融合的“旗帜”。


引用本文请标注:王振洪,惠朝阳,田宏忠,尹二军,郑绍忠.落实“三融” 战略 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2):5-14.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023-06-30 16:24职教新闻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客观留言 严禁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