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教育部2022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这为教育领域确立了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职业教育为适应数字社会建设发展而做出的必要回应,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朝着更加先进、现代、高水平的教育样态迈进。文章从阐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入手,深入分析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逻辑,并提出相应的行动方略,以期为探索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正确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蕴
1.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变革的重要内容,在更深入的层面上加快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在职业教育领域早日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目标。
第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实施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大数据、AI等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教育体系。一是收集和分析教育教学数据,深度剖析教育现象,发现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体系构建和治理决策的科学化;二是交叉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多维数据,精确识别过去单纯依靠实践经验难以发现的教育教学问题,实现教育教学诊改举措的精准化;三是依托校内外智慧平台的联通、大数据的互通,结合市场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四是借助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数据流审视教育教学活动,对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与成效进行实时监控,增强教育监督力,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规范化。
第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职业教育实施数字化转型,必然涉及智慧校园建设。在学生管理方面,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全天候、可视化的智慧管理平台,全面掌握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状况、学习情况、师生情况、班级状态、学生考勤、师生健康管理、食堂安全管理、校园消费、安防预警等数据,有助于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在校园生活方面,职业院校可以打造校园生活监测和管理智慧平台,构建校园全覆盖的虚拟卡服务应用场景,依托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开发建设,实现以数字凭证进行多渠道支付、校园认证等,提升师生校园生活体验。总之,通过建设便捷的智慧化校园生活场景,职业院校可以极大地提升校园治理的水平和效率,从而为提高职业院校整体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 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改革议题。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借助校与校之间、区域之间的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将为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做出重要贡献。
第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职业教育实施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题中应有之义。数字化教育资源本身具有类型丰富、存储方便、无限复制、跨时空传播等特点。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力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能够打破教育资源分布和应用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不同区域的师生、学生、物物随时随地连为一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例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教育需求的驱动下,部分职业院校积极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视频、图像、音频、动画、数据、网页等资源被大量地应用在精品课、核心课、MOOC、网络课上。再如,通过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有力推动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数字化基础设施互联的方式,可以打破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壁垒”,促进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针对农村职业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城市地区可以给予一定的资源和经费扶持,推动农村职业院校的数字化环境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网络教育环境,使农村职业院校具备开展数字化教育的能力。其次,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云上学校”,并通过采用在线直播、线上远程辅导等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提升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
3.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必将促进职业教育支撑体系的重塑和再造,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系统性变革。
第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建立适应“互联网+”的教学体系。与以往的信息化相比,数字化有着多端联动、跨部门整合、数据互通等特点。职业院校在以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引进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平台,可以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联通“教”与“学”的各节点。此外,职业院校可以基于互联网开发网络课堂,建设视频、音频、图片、PPT等多种呈现形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而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及智慧化学习平台的开放共享,还可以显著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的效率和覆盖面,建立起适应“互联网+”的教学体系,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全面变革,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革新产教融合模式。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通过充分运用各种数字技术,推动产教融合各个环节和场景的数字化,将彻底革新产教融合模式,提升产教融合的现代化水平。例如,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数字化建设,全面、系统地收集市场销售数据和企业日常经营数据,从而精准识别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市场需求、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然后把企业的市场需求信息与合作院校共享,即可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精准匹配,消除校企融合过程中的信息错配。在校企“双元”育人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通过联合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有利于构建集移动学习、校内课堂、企业课堂于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不仅如此,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收集学生的日常学习数据,监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状态,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
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支撑
1.“数字中国”建设的带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四五”规划设立专篇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国家层面的战略推动和政策支持,有效促进了“数字中国”建设的蓬勃发展。“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开展,从产业端和社会端两个方向赋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强劲动力。
第一,“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释放的数字经济新动能,赋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近年来,我国十分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并且随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向着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便捷、安全可控的方向演进,数字基础设施已成为助推我国发展的战略性公共资源。在“数字中国”建设的驱动下,数字经济动能全面释放。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8%。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融入工业、医疗、交通、教育、农业等各行各业,催生出众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职业教育作为直接面向产业提供专业人才和技术技能的教育类型,在产业数字化变革方兴未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趋向下,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以适应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
第二,“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社会生活方式变革,赋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深刻变革。刷脸支付、自动驾驶、AI诊疗、无人配送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生活逐渐数字化、智慧化,在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数字化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系统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也要适应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还要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不论是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角度看,还是从发挥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
2.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
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就逐步向教育领域渗透,改变着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动力。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契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以数字化为契机,制定和发布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试图依托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方法,重塑教育形态,推动教育变革。21世纪以来,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长期的信息化建设,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经验,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了优越条件。我国职业教育应利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契机,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职业教育强国。
第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重构了教育生态。新一代信息技术多端联动、数据互通的特点,大大拓展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为信息技术由“点”到“面”地、系统化地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逐步融合,不仅改变着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和学习形式,也重塑着教育形态,“无纸化教学、零距离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现实与虚拟结合的现代教学体系。不仅如此,新一代信息技术还突破了社会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交流障碍,各主体以数字化为媒介加强交流合作,有效促进了跨学校、跨地区、跨部门的社会化教育的发展。
3. 职业教育内生性发展的驱动。
自我变革是我国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法宝”,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教育数字化不只是数字技术变革的产物,还是职业教育追求自我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要。
第一,实施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国内数字经济也成为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的关键保障。2022年全球65%的GDP由数字化推动。据IDC的预测,2023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投资会超过6.8万亿美元。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推动要素。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指出,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企业加强数字化转型,不仅技术、研发、产品等部门需要大量的数字化专业人才,人力、财务、运营等传统职能部门也需要具有较高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直接面向行业、产业一线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应加快数字化转型,着力培养一支优秀的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大军,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
第二,实施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适应数字时代社会环境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进度逐步加快,大量企业也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在教育领域,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已成为常态,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数字化发展。职业教育属于基本的公共服务,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数字教育需求,还是适应数字时代的社会环境,都要求加快数字化转型。
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遵循
1. 理念引领:
树立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科学认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要顺应数字化趋势,聚焦理念革新,使职业院校师生正确理解和认识数字化,夯实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一,坚持问题驱动与理念引领并重的原则。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人才培养活动首先需要解决好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既要面向未来的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趋势,又要立足当下循序渐进地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师生的数字化素养,因而应确立问题驱动与理念引领并重的原则。问题驱动就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要着力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痛点”,找准数字化变革的切入点,每项数字化改革或创新措施都要解决至少一个实际问题,能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理念引领就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根据未来教育愿景或人才培养理念,以对未来的设想来定向数字化发展的轨迹,以“愿景实现”取向来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第二,坚持科学性与创新性并重的原则。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涉及教育制度、教学体系、学校教务、教学管理、教育评价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为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立足职业院校的数字化建设基础和教学实际,区分各专业课程的特点,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方式进行探索积累、稳步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应注重创新性,把数字化作为职业院校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职业培训等方面大胆进行数字化改革与创新。通过数字化思维重塑职业院校教育的教学形态,打造以数字化改革为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石、以数字化思维为指导的现代化教学体系。
2. 系统进化:
科学应用统筹全局、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局部性的调整或优化,而是涉及教育教学活动各方面和各环节的整体性改造,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进化的原则,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既要统筹全局,又要突出重点。
第一,坚持统筹全局的工作方法。教育本身就如同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其内部有着众多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它们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支持,共同形成复杂多样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统筹全局,就是要以系统理论作为工作指导思想,深刻认识数字化建设和改革工作的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平衡性和时序性,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宏观规律,统筹布局数字化建设所需的各种资源,加强“校政行企”各部门的数字联动,强化职业院校内部各教学单位的数字协同。需要说明的是,统筹全局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找准转型着力点,有重点、有步骤、有目的地推进数字化建设和改革的各项工作。
第二,坚持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宏观概念,落实到具体实践层面,则体现为全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尤其是职业院校开展的一项项数字化建设和改革工作。不同的职业院校有着不同的办学定位、校情学情,也面临着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因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各职业院校应深刻把握教育数字化的本质要求和核心要义,牢牢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一方面,抓住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数字化变革的契机找寻新的解决路径,寻求重点突破;另一方面,针对学校在办学和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数字技术,重构相关工作机制和流程,用需求来引领数字化建设和改革,突出数字化转型实效。
3. 持续迭代:
坚持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长期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育需求、教育场景、教育活动等各类要素都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而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持续迭代的意识,坚持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长期推进原则,始终保持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生命力”和实效性。
第一,坚持数字化思维的持续迭代。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引领工作思维、重塑工作方法的思想理念。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教育数字化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数字化思维,善用数据分析,用数据指导工作,用数据推动工作。而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必将呈现出新的形态,表现出新的特点。今天人们热衷的数字化观念和数字化思维,届时可能无法再适应新的实践。为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坚持数字化思维的持续迭代。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保持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应用的敏感性,持续吸收最前沿的数字化研究成果,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数字化,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始终与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同步。
第二,坚持数字技术应用的持续迭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应用是基础,也是重点。当前数字技术应用的迭代,不仅体现在数字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在软件应用的不断创新和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应用的创新层出不穷,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日益广泛,这种不断发展的局面不仅会对职业教育发展施加持续性影响,还可能颠覆现有的数字化路径和模式。因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保持开放性、敏锐性,时刻拥抱最新的数字技术应用,避免在无形中落后于社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在实践层面,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开展数字化建设和改革,既要注重引进国内外数字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也要注重数字化应用开发的创新性,还要注重数字硬件建设的持续投入,确保数字技术应用的持续迭代可实现、有保障。
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方略
1. 加强新型数字化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建设和发展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可以说,建设新型数字化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是职业教育实施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之义。
第一,构建区域大数据中心。大数据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力。过去由职业院校、职教中心等单位自行建设的数据中心具有“低小散旧”的特征,已难以适应现阶段的教育数字化建设。因此,可由教育部牵头,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参与,通过混合云模式,建设省级、市级职业教育大数据中心,为区域职业院校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存储服务。同时,省级、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支持高职院校、普通高校、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大数据合作,共享算力资源,为区域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提供基础算力工具。
第二,建设智慧网络学习平台。依托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智能终端进行学习,是数字时代的新兴学习方式。职业教育实施数字化转型,要求职业院校多措并举,在加快校园网络升级、优化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完善的开放型计算机房等基础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还要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职业院校要加强校内数字技术力量的建设与储备,积极开展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合作,大力开发兼容各类智能终端,适应网络学习、泛在学习和掌上学习需求的数字应用,支持全校师生通过智慧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第三,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空间。数字技术为职业教育教学带来的一大变革,就是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边界,实现了实体在场与虚拟在场的融合、交互和增值。职业院校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与企业共同搭建虚拟仿真实训空间,建设虚拟化的实践场域,促进学生对认知对象和学习内容的多模态感知,增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环境的沉浸感,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安全风险,支撑开展高质量实践教学。
2. 推动职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数字化。
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实施数字化转型,核心在于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全环节的数字化。
第一,大力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体系的基石,职业院校要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作为推动教学体系数字化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科学部署,明确计划,利用数字技术逐项改造传统的专业教学资源,大力开发电子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教学信息的表现力。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数字化图书馆、教师教学网站群、专业课程资源库等多样化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活动开展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着力打造数字化课堂。课堂是教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建立数字化教学体系,需要打造高水平、高质量数字化课堂。首先,职业院校要优化升级传统的教室功能,建设集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智能终端等数字硬件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室,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其次,职业院校要配备充足的课堂教学数字化工具,如云课堂等课堂教学互动沟通工具、多媒体课件等信息传输工具、学生数字画像等学习反馈工具,以及AI虚拟教师等增强学习工具。
第三,建立数字化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针对性教学,是数字化教学模式的突出优势。职业院校要鼓励、支持和督促一线教师学习和探索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新兴教学方法,注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依托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开展碎片化教学,构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全过程、全环节的数字化。
3. 以数字技术应用推动职业教育评价创新。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数字化时代的职业教育评价,区别于传统教育评价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数据为依据,用数据说话,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形成科学、智慧、精准的教育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数字化办学成效评价体系。一直以来,办学成效评价都是职业院校教育评价的难点,其难就难在办学成效是一个复杂、宏观而又宽泛的概念,很难通过人工评价的方式得出准确、客观的评价结果。数字化时代,首先,职业院校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校园智慧治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将学校教室、实验室、实训室、车间等各类场所的数字设备联通起来,实现学校电子设施设备的多维一体式信息监测;其次,职业院校要依托校园智慧治理与服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相关数据采集、深度分析,以全面、系统、精确地了解到校内各类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准确、客观地评价学校办学成效,为学校改革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第二,建立数字化教学成效评价体系。职业院校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在教师教学层面,职业院校依托校园智慧治理与服务平台的大数据系统,全面收集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关数据,形成教师日常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数据流。通过深度分析该数据流,可以准确清晰地呈现出教师日常教学的全貌,便于展开教学成效评价工作。在学生学习层面,职业院校依然可以依托校园智慧治理与服务平台的大数据系统,实时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风格类型等信息,形成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动态“画像”,辅之以书面考试成绩的数据信息,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学习成效进行精确评估。
4. 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多部门协同机制。
数据互通共享是数字化的典型特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逻辑上理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数字化建设所带来的优势,赋能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鉴于此,职业院校要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组织的协同联动,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多部门协同机制。
第一,构建职业教育“校政行企”协同联动机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我国社会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密不可分。越多社会部门加入数字化建设乃至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就越能促进社会治理的智慧化。各级政府应扮演好数字化时代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统筹者”角色,引导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区域数据中心、产教融合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供给体系。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凭借专业、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面向企业职工、社会劳动者提供线上、远程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效益。
第二,构建跨区域校际协同机制。不同的职业院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通过构建跨区域校际协同机制,能够发挥不同学校间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联动效应,加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一方面,省级、市级政府可以建立区域性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校际合作智慧平台,架设较大规模的服务器群,引导区域内职业院校将本校开发建设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上传至该智慧平台的数据中心,形成规模庞大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通过共享的方式为区域内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助力赋能。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加强与区域内其他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的数字化建设合作,整合不同单位的技术力量和优势资源,共同建立所需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来源:教育与职业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明上网 客观留言 严禁造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