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代表参会。会议既探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也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现实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金砖方案”。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推动职业教育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速,教育对外开放持续深入,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已成为教育交流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国际化正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我国职业教育多年来的迅速发展,一直离不开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比如融合德国经验,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融合新加坡经验,注重教师的研发服务能力,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在将这些国家的培养模式融会贯通后,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在寻找和探索适应本土发展需求的新路径。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客观需要,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尽管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已取得一定成效并积累了诸多办学经验,但整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配套政策、管理方式、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就要摒弃简单的线性逻辑,以系统思维为引导,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上下联动合理谋划,做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各级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承担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尽快出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专项规划,对职业教育国际化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指导,明确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推进策略、保障机制等。各职业院校应发挥主体作用,明确将职业教育国际化纳入学校战略规划予以通盘考虑,并根据具体校情和地方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特别是国家“双高”型院校,应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和模式的输出方面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主动肩负起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走向世界、引领世界的头雁作用。
主动对接国际标准,构建开放型国际化职业教育支撑体系。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国际化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队伍和信息交流平台。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课程体系需从传统的单一要素引进转变为全面的标准对接,引进先进课程与国际证书,建立联动课程开发机制;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课程开发、设计与评价全过程,形成中外对接、产学融合的国际化课程和培训体系。积极承办各种国际职业教育大会、职业技能大赛等高水平国际赛事,加强与国际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合作,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资交流,建设一批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项目,全方位、深层次拓展人员、项目、机构等多维活动平台,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朋友圈”。
不断总结中国职教品牌,助力我国职业教育标准和规则的输出。在我国职业院校走出去的过程中,已涌现出包括天津“鲁班工坊”、浙江“丝路学院”、江苏“郑和计划”等多样化办学品牌。实践证明,只有不断输出国际认可的标准和规则,才能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从政府到职业院校,都要形成打造职教国际化品牌的战略共识,用经营品牌的理念来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打造品牌提升我国在职教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另一方面,要加强与跨国企业、海外教育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合作,深度参与全球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学历学位认定标准制定,推动职业院校积极加入国际工程教育互认体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文明上网 客观留言 严禁造谣 |